1.什么是寨卡病毒病?
答:它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2.寨卡病毒病有什么症状?
答:被携带有寨卡病毒的蚊子叮咬后数天内,约20%的人会出现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和肌肉、关节疼痛等,也可伴有结膜炎、眼后痛和呕吐等表现,一般症状较轻,通常在2至7天后自愈。
3.人们应如何保护自己?
答: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介绍,防止寨卡病毒感染的最有效保护方法就是防止蚊虫叮咬。所以,在流行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花盆、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排空、保持清洁或加以覆盖,防止蚊虫在这些容器中孳生。地区生活或去这些地区旅行时,应注意穿着长袖衣物、使用驱虫剂等,同时注意关闭门窗、使用纱窗及蚊帐等方式避免蚊虫叮咬。另外注意将
4.个人如何知道是否得了寨卡病毒病?
答:如果你近期曾在有寨卡病毒病的国家或地区居住或旅行,并出现了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应考虑感染寨卡病毒病的可能。但要最终确诊是否感染,需要通过血液检测进行实验室诊断。
5.如何对寨卡病毒病进行治疗?
答:寨卡病毒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一般症状较轻,为自限性疾病,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即可,包括止痛、退烧、休息和大量饮水等。如果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6.怀疑或担心自己感染寨卡病毒怎么办?
答:曾在流行地区生活或去寨卡病毒病流行地区旅行的人员,如出现可疑症状,怀疑或者担心自己感染了寨卡病毒,应前往当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和咨询,需要时可通过采血检验,确认是否感染了寨卡病毒。
7.孕妇是否应当关注寨卡病毒?
答:目前正在调查孕妇感染寨卡病毒与其婴儿罹患小头症之间可能存有的关联。在得到更多了解之前,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妇女应当格外注意自我保护,防止蚊虫叮咬。
8.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是什么样的蚊子,我国有这种蚊子吗?
答: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主要是伊蚊,伊蚊不但能传播寨卡病毒,它也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传播媒介。传播效率最高的是埃及伊蚊,我国广东省、海南省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及临沧市等地区有埃及伊蚊,这些地区是登革热的好发地区,因此也是未来发生寨卡病毒本地传播风险较高的地区。同时,白纹伊蚊也可传播寨卡病毒,而我国河北、山西、陕西等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有白纹伊蚊(又称亚洲虎蚊)的分布,因此也需做好预防工作。
9. 感染寨卡病毒的途径有哪些?
答:人们主要通过蚊子叮咬而感染寨卡病毒。人与人之间传播罕见,现在已经发现的传播途径包括:1)、可以由怀孕的母亲传播给胎儿,但传播几率尚不清楚;可能会在分娩过程中传播给婴儿;目前尚未发现哺乳传播。2)、血液传播:可能存在血液传播途径,目前仅1例报告。3)、性传播:寨卡病毒可以男性向其女性性伴传播,但目前尚未发现女性向男性性伴传播情况。
10. 伊蚊活动及叮咬人有什么特点?
答:伊蚊主要孳生在较为洁净的容器积水中,一般在白天叮咬人,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叮咬人的为雌蚊,一旦吸饱了血,需要休息3天后产卵。这些卵可以在无水情况下存活达一年之久。一旦在有水环境下,只需要少量的死水,这些卵就可发育成幼虫(孑孓)和成蚊。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花盆、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都可能成为伊蚊的良好孳生地。
11.伊蚊能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吗?
答:伊蚊是一种飞行能力较弱的动物,每次飞行距离不超过400米。但能够被人类无意中从一地携带到另一地(如车的后备箱、植物等)。如果它们能在目的地的气候中存活,理论上可以在当地进行繁殖,并将寨卡病毒传播到新的地区。
12.哪些人容易感染寨卡病毒?
答:各类人群包括孕妇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在有寨卡病毒流行的地区生活或前往这些地区旅行会增加感染风险。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患者可能对该病毒具备免疫能力。
13.什么是小头畸形?其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答:小头畸形是婴儿头部出现非正常变小(与同样性别和年龄的婴儿相比)的一种罕见病,直接原因是婴儿在在母亲怀孕期间或在子宫内大脑发育异常造成的。小头畸形可由一系列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比如唐氏综合症,接触药物、酒精以及子宫内有其它毒素,怀孕期间出现风疹病毒感染等也可以增加小头畸形的可能。有小头畸形的婴儿和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有脑部发育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