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 279-2008】
1 临床表现
1.1 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使用抗菌药物或仅使用青霉素族抗菌药物情况下,病情迅速恶化,在48h内进入休克或更严重的状态。
1.2 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1.3 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综合征,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1.4 咳嗽、胸痛、咳痰带血或咯血。
1.5 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1.6 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综合征。
1.7 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水泡破溃后创面也呈灰黑色。
1.8 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浑浊。
2 接触史
2.1 患者发病前10d内到过动物鼠疫流行区。
2.2 在10d内接触过来自鼠疫疫区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2.3 患者发病前10d内接触过“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使用抗菌药物或仅使用青霉素族抗菌药物情况下,病情迅速恶化,在48h内进入休克或更严重的状态”及“咳嗽、胸痛、咳痰带血或咯血”特征的患者并具有类似表现的疾病。
3 实验室检验结果
3.1 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或眼分泌物,或尸体脏器、管状骨骺端骨髓标本中分离到鼠疫菌。
3.2 上述标本中针对鼠疫菌caf1及pla基因的PCR扩增阳性,同时各项对照成立。
3.3 上述标本中使用胶体金抗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反相血凝试验中的任何一种方法,检出鼠疫菌F1抗原。
3.4 患者的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被动血凝试验检测,针对鼠疫F1抗原的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
4 诊断原则
4.1 具有1.1项临床表现者,或具有2.1项接触史,同时出现1.2至1.8中任何一项临床表现者为急热待查。
4.2 发现急热待查患者具有2.2或2.3项接触史,或获得3.3项实验室检验结果,应作出疑似鼠疫诊断。
4.3 急热待查或疑似鼠疫诊断者,获得3.1项、或3.2+3.3项、或者3.4项检验结果,应作出确诊鼠疫诊断。
5 诊断分型
5.1 按临床表现1.2诊断的鼠疫病例,为腺型鼠疫。
5.2 按临床表现1.3诊断的鼠疫病例,为败血型鼠疫。
5.3 按临床表现1.4诊断的鼠疫病例,为肺型鼠疫。
5.4 按临床表现1.5诊断的鼠疫病例,为眼型鼠疫。
5.5 按临床表现1.6诊断的鼠疫病例,为肠型鼠疫。
5.6 按临床表现1.7诊断的鼠疫病例,为皮肤型鼠疫。
5.7 按临床表现1.8诊断的鼠疫病例,为脑膜炎型鼠疫。
6 排除鼠疫诊断
6.1 在疾病过程中,确诊为其他疾病,可以解释所有的临床表现,且针对鼠疫进行的所有实验室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6.2 在疾病过程中未确诊鼠疫,发病30d后,针对鼠疫F1抗原的抗体检验结果仍为阴性,或达不到滴度升高4倍的标准。
【WS 289-2008】
1 流行病学史
1.1 生活在霍乱流行区、或5d内到过霍乱流行区、或发病前5d内有饮用生水或进食海(水)产品或其他不洁食物和饮料等饮食史。
1.2 与霍乱患者或带菌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共同暴露史。
2 临床表现
2.1 轻型病例
无腹痛腹泻,可伴有呕吐,常无发热和里急后重表现。少数病例可出现低热(多见于儿童)、腹部隐痛或饱胀感,个别病例有阵发性绞痛。
2.2 中、重型病例
腹泻次数频繁或剧烈,粪便性状为水样便,伴有呕吐,迅速出现脱水或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等休克表现。
2.3 中毒型病例
为一较罕见类型(干性霍乱),在霍乱流行期出现无泻吐或泻吐较轻,无脱水或仅轻度脱水,但有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
3 实验室检测
3.1 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细菌培养分离到O1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
3.2 在腹泻病患者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居环境中检出O1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
3.3 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
3.4 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弧菌快速辅助检测试验阳性。
4 诊断
4.1 带菌者
无霍乱临床表现,但符合3.1者。
4.2 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可诊断:
4.3 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可诊断:
4.4 确诊病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