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有几个特殊的血压调节系统即血压影响因素,影响血压的升降:
(1)压力感受器机制:当血压升高时,刺激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这些感受器再依次将信号传递到大脑低级部位的血管舒缩中枢。然后,冲动经由自主神经系统发生降低心输出量和扩张外周血管信号,从而导致动脉压下降。这种机制犹如暴雨河水成灾时,中下游的水位提高,河床压力增大,随时都有决堤的可能;为了保护中下游的安全,通过防洪指挥中心,发出指令,将一部分河水引流到水库、湖泊中去,以便减少河水流量,另一方面加固加高河堤,增强河堤的抗洪能力。
(2)化学感受器系统:当血压下降到80mmHg以下时,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然后,它们再发出信号通过血管舒缩中枢和自主神经系统以调节动脉压使之恢复正常。化学感受器,主要感受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和酸性的变化。化学感受器的调节机制,与长久无雨造成旱灾的情形有似之处。由于天旱,中下游河水近乎干涸,影响到农业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抗旱指挥中心,发出指令,将储蓄在水库和湖泊的水,释放到干涸的河床中,以提高中下游的水位,解决灌溉和生活用水问题。
(3)中枢神经系统局部缺血的反应:当血压下降到40mmHg以下时,延髓的血管舒缩中枢发生缺血,开始向交感神经系统发出信号以导致外周血管的收缩和心输出量的增加,因此血压得以恢复正常。中枢神经系统局部缺血刺激血压升高的机制,可以比喻为:此时抗旱指挥中心自己的生活用水都成了问题,当然,它就会动用一切行政命令,将水库,湖泊中的储蓄水释放出来,以解燃眉之急。
(4)毛细血管液体移动机制:当血压上升,如大量输液后,毛细血管内压也上升,而导致液体向组织间隙漏出,血管内容量降低,结果使血压恢复正常。毛细血管液体移动机制,与暴雨成灾时,上游的河水溢出河堤的现象相似;由于中下游的水位迅速上升,上游的河水不能很快的排出,故而导致河水溢出河床,这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缓解中下游的洪涝程度。
(5)肾脏体液机制:血压降低对肾脏具有直接的作用,它能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从而使用水分与盐的排出减少。由于血管内液体容量的不断增加而使血压升高。
由此可见,影响血压的因素是很多而且复杂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