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虽然需求量微小,却对维持甲状腺功能、调节新陈代谢及促进神经发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25年“防治碘缺乏病日”以“持续科学补碘,推动健康发展”为主题,呼吁全社会关注碘营养问题,科学补碘,共同守护全民健康。
一、碘缺乏病:被忽视的“隐形健康杀手”
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IDD)是全球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当人体长期碘摄入不足时,可能导致:
1. 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
2. 儿童智力发育迟缓(智商平均降低10~15分);
3. 孕妇流产、胎儿畸形,甚至新生儿“克汀病”(临床表现为智力低下、聋哑及运动障碍);
4. 成人可出现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减退,引发疲劳、体重异常及代谢紊乱。
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全球约20亿人生活在碘缺乏地区,其中儿童和孕妇是受威胁最大的群体。
二、中国碘缺乏病防治成果
我国曾是碘缺乏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1994年实施全民食盐加碘政策以来,碘缺乏病得到有效控制:
1. 甲肿率显著下降:据国家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我国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B超检测法)由1997年的9.6%降至2022年的1.5%;
2. 人群碘营养整体适宜:2022年全国碘盐覆盖率达95.6%,孕妇尿碘中位数达170.5μg/L(WHO推荐孕期适宜范围为150-249μg/L)。
三、科学补碘原则与实施路径
1. 全民基础补碘。《中国居民补碘指南(2023版)》明确,食用碘盐是预防碘缺乏病最安全、经济、可持续的措施。
2. 重点人群强化补碘。孕妇及乳母:日需碘量分别增至230μg、240μg,建议除碘盐外,每周摄入适量富碘食物(如海带、紫菜);婴幼儿:0-6月龄婴儿可通过母乳获取碘,乳母需确保自身碘充足;7-12月龄婴儿可以从辅食中获得部分碘;13-24月龄幼儿开始尝试成人食物,也会摄入少量的加碘食盐,可获得一定量的碘。
四、破除误区,守护健康未来
误区1:“碘盐会导致甲状腺疾病高发”
真相: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与检测技术提高、环境因素相关,尚无证据表明与碘盐有关。相反,碘缺乏本身可能增加甲状腺疾病风险。
误区2:“无碘盐更健康”
真相:无碘盐仅适用于医嘱限碘的特定患者和在水源性高碘地区居住生活的居民。人体碘储备仅能维持2~3周,需通过每日膳食持续补充。停止碘盐摄入3个月后,碘缺乏风险显著上升。普通人群盲目选择无碘盐,可能引发碘缺乏病。
五、全民行动:推动健康中国2030
防治碘缺乏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家庭:购买正规碘盐,科学储存(避光、密封),合理控盐(每日不超过5克);
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孕妇、儿童碘营养监测,提供个性化指导;
政府:强化碘盐市场监管,普及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2025年,让我们以科学为指引,以行动为基石,持续巩固碘缺乏病消除成果,为全民健康筑起坚实防线!
小贴士
1. 购买食盐时认准“加碘”标识;
2. 碘盐开封后密封保存,避免高温潮湿;
烹饪时出锅前再放碘盐,减少高温挥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