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1.9%,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2%。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也是全世界最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二、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也就是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
三、糖尿病有几种分型?
根据病因学证据将糖尿病分为4种类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
四、糖尿病如何诊断?
表1 糖尿病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
静脉血浆葡萄糖或HbA1c水平 |
典型糖尿病症状 |
|
加上随机血糖 |
≥11.1mmol/L |
或加上空腹血糖 |
≥7.0mmol/L |
或加上 OGTT 2h 血糖 |
≥11.1mmol/L |
或加上 HbA1c |
≥6.5% |
无糖尿病典型症状者,须改日复查确认 |
注:OGTT 为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HbA1c为糖化血红蛋白。典型糖尿病症状包括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下降;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空腹状态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能量。
五、糖尿病有哪些危险因素?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因素:
1、遗传因素: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
2、肥胖:一些大型前瞻性研究表明,若将体质指数(BMI)控制在24kg/m²以下,77%的糖尿病新发女性病例和64%新发男性病例是可以预防的。
3、体力活动缺乏:体力活动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4、生理因素:糖尿病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上升,大多数糖尿病病人的发病年龄在50-70岁。
5、社会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过量饮酒、压力大、应激增多等也成为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6、营养因素:不合理的“西方化”膳食,可造成身体脂肪的过度堆积,因而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来调节细胞对糖的吸收,再加上此类人群机体胰岛素促进糖分解代谢功能下降,由此出现血糖异常升高或发展为糖尿病。
六、糖尿病患者食养原则有哪些?
1、食物多样,养成和建立合理膳食习惯。
2、能量适宜,控制超重肥胖和预防消瘦。
3、主食定量,优选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4、积极运动,改善体质和胰岛素敏感性。
5、清淡饮食,限制饮酒,预防和延缓并发症。
6、食养有道,合理选择应用食药物质。
7、规律进餐,合理加餐,促进餐后血糖稳定。
8、自我管理,定期营养咨询,提高血糖控制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