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发热伴出血症候群的病原谱构成。
2.1、弋矶山医院、市一院、市二院、市中医院、市五院、宣城地区医院作为发热伴出血症候群病原谱监测的哨点医院。
病例定义:急性起病,发热(体温≥37.5℃),病程小于3周,并有以下2个或以上的临床表现:
1. 皮肤出血点或紫癜
2. 粘膜出血点
3. 鼻衄
4. 咯血
5. 呕血
6. 血便
7. 其他出血表现
根据以上表现,并除外其他有明确病因(如过敏性紫癜、白血病、败血症等)引起的出血后,可建立发热伴出血症候群的诊断。
4.监测内容和方法
4.1监测对象:符合病例定义的各年龄组门诊病例。
4.2监测时间:2010年6月-2010年12月。
4.3监测的病原体种类:
4.3.1病毒:汉坦病毒、登革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
4.3.2细菌:鼠疫菌、脑膜炎奈瑟菌、钩端螺旋体、猪链球菌、立克次体
4..4任务:我市在哨点医院采集符合发热伴出血病病例定义的标本60份。
4.5监测流程
4.5.1.哨点医院:根据发热伴出血症候群的监测病例定义,哨点医院监测科室的医生或护士在门急诊或病房发现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患者时,使用统一标准问卷,收集病例的基本人口统计学信息、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临床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主要治疗和预后等信息(附件1 发热伴出血症候群病例信息调查表),并进行相关标本采集。填写样本送检单位送至市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
2.监测实验室:市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按规定接收哨点医院的标本,并进行相关的细菌学、病毒学检测;按规定接收来自哨点医院的病例信息调查表、标本登记表,
5.1.1. 尽量在发病早期和抗生素使用前采集相关标本。
5.1.2. 填写病人信息个案登记表。
5.1.3. 按照规范采集和分装处理标本。
5.1.4. 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至监测点实验室进行检测,如不能立即送检的,按照规范以适当方式保存。送检标本应注明姓名、(编号)、标本来源、检验目的和标本采集具体时间。
5.1.5. 注意生物安全防护,防止污染、传播和自身感染。
5.2标本的采集类别
5.2.1. 全血标本:尽量采集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
5.2.2. 分泌物(皮肤、粘膜表面渗出物)
5.2.3. 尿液标本(疑似钩端螺旋体感染者,
5.2.4. 淋巴液(有淋巴结肿大症状者)
5.2.5. 脑脊液(有神经症状者)
5.3.1.1. 采血操作程序:按常规方法进行 。成人:每次采样抽血10mL。儿童:每次采血5mL。所采血10mL(儿童5mL)中,5mL(儿童3mL)注入准备好的血培养瓶;剩余5mL(儿童2mL)注入无菌采血管(如BD公司Vacutainer真空采血管,无抗凝剂),待血液凝固后,离心后吸取血清,放置到-20℃冰箱中冷冻保存。
5.3.1.2.在标本上标明病人的姓名等信息。
5.3.1.3血液标本的运送
采血后应该尽快送检。在24h内送至实验室检测的无菌采血管,可在4℃-8℃运输,若运输时间超过24h,疑似病毒感染的标本应在-70℃以下(尽量用干冰或液氮)运输。疑似细菌感染的标本保存在4℃-8℃。含血样的培养瓶如不能立即送检,室温保存不得超过2h,放置于35-37℃孵箱中,切勿冷藏。在运往实验室的途中如果天气寒冷,应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血清分离后进行运输。
5.3.2 淋巴液标本的采集、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5.3.2.1淋巴液标本的采集标准操作规程
选取肿大之淋巴结,用碘酒、酒精局部消毒,以左手姆指、食指固定,用灭菌注射器(12~16号针头)刺入淋巴结,抽取组织液适量,保存于灭菌试管内或直接接种于血琼脂平板。 淋巴结肿大不明显者,可先向淋巴结内注射0.3~0.5mL灭菌生理盐水,稍停后再行抽取。 感染后期,可在肿大的淋巴结周围穿刺抽取组织液。
5.3.3.2淋巴液标本的运送:
标本要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短途运输时,采用密封的转运箱4℃-8℃运输。若运输时间在24h以上时,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应在4℃-8℃运输。要在样品管及管架外再套上一层防水、可密封的塑料袋,放入预冷的转运箱,在有空隙的地方填塞入吸水纸或脱脂棉。
5.3.3.脑脊液标本的采集、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5.3.3.1脑脊液标本的采集
收集脑脊液,成人3mL,儿童1mL;运输容器,应保温、保湿、避光。如果CSF不能立即在微生物学实验室分析,可采用T-I培养基进行暂时保存和运输。
5.3.3.2脑脊液标本的运送
脑脊液(CSF)标本采集后,尽可能在1h内将标本送往微生物学实验室进行快速检测。不要把CSF标本暴露于阳光或过热过冷的环境。怀疑脑膜炎奈瑟菌感染时,如果几个小时之内又不能处理样品,应该松开螺帽,将CSF标本置于5% CO2空气(或烛缸)中,35℃培养,可促进细菌的存活;如果样本不能当天运输到实验室,CSF标本应该用注射器无菌接种到转运-分离(T-I)培养基,置于35℃或接近的条件,可过夜保存。T-I是双相培养基,应用于CSF和血中脑膜炎奈瑟菌和其他细菌性脑炎病原菌的原始培养。它可以作为生长培养基,同时也可以作为保存和运输培养基。
5.3.4尿液标本的采集、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5.3.4.1尿液标本的采集标准操作规程
在疑似钩端螺旋体感染时,取约30-50mL尿标本于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于1h内接种。
5.3.4.1.1普通中段尿液采集
不中止排尿,在排去数毫升尿液后用无菌宽口容器收集第二段尿,即为所需中段尿。采集量10mL~15mL。
5.3.4.1.2留置导尿管尿液样品采集
1)采样时应松管弃去前端尿液,左手戴无菌手套固定导尿管后,按中、左、右、中的顺序;严格消毒尿道口处的导尿管壁。
2)用无菌注射器针头斜穿管壁抽吸尿液;需用无菌容器采集尿液,且不可添加防腐剂;留置导尿管尿液样品采集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3)不可打开导尿管和引流管连接处收集样品。不可从集尿袋下端管口留取样品。
5.3.4.2尿液标本的运送
标本收集后应及时送检,及时接种,室温下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h(夏季保存时间应适当缩短或冷藏保存),4℃冷藏保存时间不得超过8h。
5.3.5 皮肤粘膜分泌物标本的采集、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5.3.5.1分泌物标本的采集标准操作规程
水泡、脓泡期,可将脓泡表面用酒精消毒,以灭菌注射器由泡的侧面刺入泡内,抽取内容物。 溃疡、结痂期以灭菌镊子持灭菌棉球涂擦溃疡面和痂皮下的创面,将棉球保存于灭菌容器内。
5.3.5.2分泌物标本的运送
标本要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短途运输时,采用密封的转运箱4℃~8℃运输。若运输时间在24h以上时,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应在4℃~8℃运输。要在样品管及管架外再套上一层防水、可密封的塑料袋,放入预冷的转运箱,在有空隙的地方填塞入吸水纸或脱脂棉。
6.标本检测内容:
6.1血液标本:用于病原的分离培养、病原核酸检测及特异性抗原、抗体的检测。发热伴出血症候群的病毒检测必须完成所有血液标本的核酸检测,双份血清必须进行IgM和IgG抗体的检测。发热伴出血症候群的病毒核酸检测内容至少包括汉坦病毒、登革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
6.2 脑脊液标本 用于脑膜炎奈瑟菌和猪链球菌的分离培养、病原核酸检测及特异性抗原、抗体的检测。
6.3淋巴液、分泌物标本 只用于鼠疫菌检测,包括细菌分离,核酸检测,抗原检测
6.4.尿液标本 用于钩端螺旋体的核酸检测、分离培养及特异性抗原检测。
7.标本相关信息收集
7.2标本和信息的接收、复核
标本和相关信息(个案登记表、标本登记表)由哨点(监测点)医院上送至CDC前应对所采集的标本和相关信息进行复核,复核时要进行标本的清点,查验标本与标本登记表记录是否一致,检查标签是否完好,标本采集量是否符合要求,查看相应的个案登记表资料填写是否完整,确保标本、标本登记表与相应的个案登记表一一对应,并做好相应的接收记录和复核记录,将接收记录填入表4,复核结果填入表5、6。复核过程尽量避免标本发生保存温度的变化。
7.3哨点医院将自查后的标本、病例个案登记表一并移交给市CDC。
7.4市CDC进行标本数量清点(与标本登记表登记标本数一致)并对每一份标本进行查看,检查标本的量(5~10g或5~10ml)、标本标签(贴有标签),储存(-20℃)条件等情况是否合乎本项目要求,若有一项不合要求,则为不合格标本,将结果填入表5。清点病例个案登记表数量,对每一份个案登记表进行检查,看关键指标有无漏填、逻辑错误、填写不清,将复核结果填入表6,并对不合格标本和登记表及时完善。
8.标本采集和.调查费用:
每采集一份标本并按要求进行送检,给予50元补助费,其中报告病例并填写个案调查表20元,标本采集每人20元,标本运送费为10元。
监测实验室编码:□□ 哨点医院编码:□ 监测科室:
患者编码(条形码):
病例类型:□门诊病例 □急诊病例 □住院病例
基本信息
1.姓名: (患儿家长姓名: )
2.性别:□男 □女
3.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4.发病日期: 年 月 日
5.家庭地址: 省 市 区/县 街/村 单元 门牌号
6.职业:
发病后出现过的症状、体征及一般实验室检查
1. 发热:□ 是, □ 否,最高:
2. 头痛:□ 是, □ 否
3. 腰痛:□ 是, □ 否
4. 眼眶痛:□ 是, □ 否
5. 关节痛:□ 是, □ 否
6. 腹痛:□ 是, □ 否
7. 全身痛:□ 是, □ 否□
8. 腹泻:□ 是, □ 否
9. 便秘:□ 是, □ 否
10. 恶心:□ 是, □ 否
11. 呕吐:□ 是, □ 否
12. 脸红:□ 是, □ 否
13. 颈红:□ 是, □ 否
14. 胸红:□ 是, □ 否
15. 咳血:□ 是, □ 否
16. 咯血:□ 是, □ 否
17. 结膜充血:□ 是, □ 否
18. 眼睑浮肿:□ 是, □ 否
19. 黄疸:□ 是, □ 否
20. 淋巴结肿胀:□ 是, □ 否
21. 腋下/上臂/胸部或其它部位有无皮肤出血点:□ 是, □ 否
22. 如有,则出血点为:1 散在,2 条/线状,3 簇状,4 其它_________
23. 皮疹:□ 是, □ 否,如有,请描述类型、位置:_________
24. 瘀点瘀斑:□ 是, □ 否,如有,请描述类型、位置:_________
25. 口腔、鼻腔等处粘膜有无出血点:□ 是, □ 否
26. 鼻衄:□ 是, □ 否
27. 肝脾肿大:□ 是, □ 否
28. 少尿或无尿:□ 是, □ 否
29. 血尿:□ 是, □ 否
30. 白细胞计数:_________血小板:_________
31. 尿蛋白:□ 阳性,□ 阴性,□ 未做此项检查
32. 束臂试验:□ 阳性,□ 阴性,□ 未做此项检查
33. 出血时间:□ 正常,□ 延长,□ 缩短,□ 未做此项检查
34. 凝血时间:□ 正常,□ 延长,□ 缩短,□ 未做此项检查
治疗结果
收集患者生物标本前是否使用过抗生素治疗? □是 □否
如果是,请列出, 药物名称 _________,初次使用日期_________,治疗时间______ (天)
患者转归: □ 治愈 □好转 □无好转但未死亡 □死亡
标本采集类型
1、□全血: 采集日期: 年 月 日
2、□急性期血清: 采集日期: 年 月 日
3、□恢复期血清:采集日期: 年 月 日
4、□淋巴液:采集日期: 年 月 日
5、□脑脊液:采集日期: 年 月 日
6、□分泌物: 采集日期: 年 月 日
7、□尿液:采集日期: 年 月 日
8、其他______________
发病前是否有以下接触史
1.鼠:□有 □无,如有,请详细说明:_____________
2.蚊虫、蚤类叮咬:□有 □无,如有,请详细说明:_____________
3.蜱叮咬:□有 □无,如有,请详细说明: _____________
4.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有 □无,如有,请详细说明:_____________
5.接触疫水:□有 □无,如有,请详细说明:_____________
病例初步诊断____________
填表人员: 填表单位: 填表时间:
哨点医院(科别) |
|
编号 |
|
标本类别 |
□全血 □血清 □淋巴液 □脑脊液□分泌物 □尿液 |
标本采集时间(年月日时分): |
|
患者姓名 |
|
接收人
|
|
送检人 |
|
接收时间 (年月日时分):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