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册》附件1B:
检测项目及依据(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
序号 |
检测项目类别 |
检测项目/参数 |
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 编号(含年号) |
限制范围或说明 | |
序号 |
名称 | ||||
一 |
食品 |
1 |
食品 |
|
|
1.1 |
密度 |
GB/T5009.2-2003 食品的相对密度的测定 |
| ||
GB5413.3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相对密度的测定 |
| ||||
1.2 |
水分 |
GB5009.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
| ||
1.3 |
灰分 |
GB5009.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
| ||
1.4 |
蛋白质 |
GB5009.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
| ||
1.5 |
脂肪 |
GB/T5009.6-2003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
| ||
GB5413.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脂肪的测定 |
| ||||
GB/T5009.47-2003 蛋与蛋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1.6 |
还原糖 |
GB/T5009.7-2008 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 |
| ||
1.7 |
蔗糖 |
GB/T5009.8-2008 食品中蔗糖的测定 |
| ||
GB5413.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粉中乳糖和蔗糖的测定 |
| ||||
1.8 |
淀粉 |
GB/T5009.9-2008 食品中淀粉的测定 |
| ||
1.9 |
总砷 |
GB/T5009.11-2003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
| ||
GB/T5009.76-2003 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 |
| ||||
1.10 |
铅 |
GB5009.1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 |
| ||
一 |
食品 |
1.10 |
铅 |
GB/T5009.75-2003 食品添加剂中铅的测定 |
|
1.11 |
铜 |
GB/T5009.13-2003 食品中铜的测定 |
| ||
1.12 |
锌 |
GB/T5009.14-2003 食品中锌的测定 |
只用第一法 | ||
GB5413.2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钙、铁、锌、钠、钾、镁、铜和锰的测定 |
| ||||
1.13 |
镉 |
GB/T5009.15-2003 食品中镉的测定 |
| ||
1.14 |
锡 |
GB/T5009.16-2003 食品中锡的测定 |
| ||
1.15 |
汞 |
GB/T5009.17-2003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
| ||
1.16 |
氟 |
GB/T5009.18-2003 食品中氟的测定 |
| ||
1.17 |
糖精钠 |
GB/T5009.28-2003 食品中糖精钠的测定 |
只用第一法、第二法 | ||
GB/T23495-2009 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 | |||||
1.18 |
山梨酸(钾) |
GB/T5009.29-2003 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 |
| ||
GB2170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和乳制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 |
| ||||
GB/T23495-2009 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 |
| ||||
1.19 |
苯甲酸(钠) |
GB/T5009.29-2003 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 |
| ||
GB/T23495-2009 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 |
| ||||
1.20 |
亚硝酸盐 |
GB5009.3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 |
只用第二法和第三法 | ||
1.21 |
硝酸盐 |
GB5009.3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 |
只用第二法和第三法 | ||
1.22 |
亚硫酸盐 |
GB/T5009.34-2003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
| ||
一 |
食品 |
1.23 |
着色剂(柠檬黄、日落黄、苋菜红、胭脂红) |
GB/T5009.35-2003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
只用第一法和第二法 |
1.24 |
氰化物 |
GB/T5009.36-2003 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1.25 |
酸价(油脂酸败试验) |
GB/T5009.37-2003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1.26 |
色泽、气味、滋味 |
GB/T5009.37-2003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1.27 |
过氧化值(油脂酸败试验) |
GB/T5009.37-2003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1.28 |
羰基价 |
GB/T5009.37-2003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1.29 |
氨基酸氮态 |
GB/T5009.39-2003 酱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1.30 |
总酸 |
GB/T5009.39-2003 酱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GB/T5009.47-2003 蛋与蛋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1.31 |
氯化钠 |
GB/T5009.39 -2003 酱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GB/T5009.42-2003 食盐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1.32 |
游离矿酸 |
GB/T5009.41-2003 食醋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1.33 |
硫酸盐 |
GB/T5009.42-2003 食盐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1.34 |
镁 |
GB/T5009.42-2003 食盐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GB/T5009.90-2003 食品中铁、镁、锰的测定 |
| ||||
GB5413.2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 钙、铁、锌、钠、钾、镁、铜和锰的测定 |
| ||||
1.35 |
钡 |
GB/T5009.42-2003 食盐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一 |
食品 |
1.36 |
水不溶物 |
GB/T5009.42-2003 食盐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1.37 |
碘 |
GB/T13025.7-1999 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 碘离子的测定 |
| ||
GB/T5009.42-2003 食盐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GB5413.2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碘的测定 |
| ||||
1.38 |
麸氨酸钠 |
GB/T5009.43-2003 味精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只用酸度计法 | ||
1.39 |
挥发性盐基氮 |
GB/T5009.47-2003 蛋与蛋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GB/T5009.44-2003 肉与肉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1.40 |
复合磷酸盐 |
GB/T5009.87-2003 食品中磷酸盐测定 |
| ||
1.41 |
无机砷 |
GB/T5009.11-2003 食品中无机砷的测定 |
| ||
1.42 |
掺碱试验 |
GB/T5009.46-2003 乳与乳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1.43 |
乙醇浓度 |
GB/T5009.48-2003 蒸馏酒与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1.44 |
甲醇 |
GB/T5009.48-2003 蒸馏酒与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1.45 |
杂醇油 |
GB/T5009.48-2003 蒸馏酒与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1.46 |
锰 |
GB/T5009.48-2003 蒸馏酒与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GB/T5009.90-2003 食品中铁、镁、锰的测定 |
| ||||
GB5413.2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 钙、铁、锌、钠、钾、镁、铜和锰的测定 |
只用第一法 | ||||
1.47 |
铬 |
GB/T5009.123-2003 食品中铬的测定 |
| ||
1.48
|
磷
|
GB/T5009.87-2003 食品中磷的测定 |
| ||
GB5413.2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 磷的测定 |
| ||||
一 |
食品 |
1.49 |
铁 |
GB/T5009.90-2003 食品中铁、镁、锰的测定 |
|
GB5413.2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 钙、铁、锌、钠、钾、镁、铜和锰的测定 |
只用第一法 | ||||
1.50 |
钙 |
GB/T5009.92-2003 食品中钙的测定 |
| ||
GB5413.2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 钙、铁、锌、钠、钾、镁、铜和锰的测定 |
只用第一法 | ||||
1.51 |
黄曲霉毒素M1和B1 |
GB5009.2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和B1的测定 |
| ||
1.52 |
全乳固体 |
GB 5413.39-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与乳制品中非脂乳固体的测定 |
| ||
1.53 |
pH |
GB/T5009.47-2003 蛋与蛋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1.54 |
游离碱度 |
GB/T5009.47-2003 蛋与蛋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1.55 |
脲酶的定性 |
GB/T5009.186-2003 乳酸菌饮料中脲酶的定性测定 |
| ||
GB/T5413.31-1997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脲酶的定性检验 |
| ||||
1.56 |
甲醛次硫酸氢钠 |
GB/T21126-2007 小麦粉与大米粉及其制品 |
| ||
1.57 |
过氧化苯甲酰 |
GB19825-2005 食品添加剂、稀释过氧化苯甲酰 |
| ||
GB/T22325-2008 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测定 |
| ||||
1.58 |
非酯固体 |
GB5413.39-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和乳品中非脂乳固体的测定 |
| ||
1.59 |
乙酰磺胺酸钾 |
GB/T5009.140-2003 饮料中乙酰磺胺酸钾的测定 |
| ||
1.60 |
盐酸克伦特罗 |
GB/T5009.192-2003 动物性食品中克伦特罗残留量的测定 |
只用第二法 | ||
一 |
食品 |
1.61 |
铝 |
GB/T5009.182-2003 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 |
|
1.62 |
牛乳新鲜度试验(酸度) |
GB5413.3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与乳制品酸度的测定 |
| ||
1.63 |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 |
GB/T5009.97-2003 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 |
| ||
1.64 |
大肠菌群计数 |
GB4789.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 |
| ||
1.65 |
沙门氏菌检验 |
GB4789.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
| ||
1.66 |
菌落总数 |
GB4789.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
| ||
1.67 |
志贺氏菌检验 |
GB/T4789.5-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
| ||
1.68 |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 |
GB/T4789.6-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 |
| ||
1.69 |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
GB/T4789.7-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
| ||
1.70 |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 |
GB/T4789.8-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 |
| ||
1.71 |
空肠弯曲菌检验 |
GB/T4789.9-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空肠弯曲菌检验 |
| ||
1.72 |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
GB4789.1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
| ||
1.73 |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
GB/T4789.11-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
| ||
1.74 |
肉毒梭菌及肉毒素检验 |
GB/T4789.12-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 |
| ||
1.75 |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 |
GB/T4789.13-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 |
| ||
一 |
食品 |
1.76 |
蜡样芽胞杆菌检验 |
GB/T4789.14-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蜡样芽胞杆菌检验 |
|
1.77 |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
GB4789.1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 |
| ||
1.78 |
商业无菌检验 |
GB/T4789.26-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 |
| ||
1.79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 |
GB4789.3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 |
| ||
1.80 |
肠杆菌科噬菌体检验 |
GB/T4789.31-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肠杆菌科噬菌体检验方法 |
| ||
1.81 |
乳酸杆菌检验 |
GB4789.3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酸菌检验 |
| ||
1.82 |
双歧杆菌计数及鉴定 |
GB/T4789.34-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双歧杆菌检验 |
| ||
1.83 |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 |
GB/T4789.29-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 |
| ||
1.84 |
阪崎肠杆菌检验 |
GB4789.4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阪崎肠杆菌检验 |
| ||
1.85 |
副溶血性孤菌耐热溶血素检验 |
GB/T4789.7-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
| ||
1.86 |
肉毒梭菌分离鉴定及肉毒毒素检验 |
GB/T4789.12-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 |
| ||
一 |
食品 |
1.87 |
常见产毒霉菌的鉴定 |
GB/T4789.16-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常见产毒霉菌的鉴定 |
|
1.88 |
乳酸中抗生素残留检验 |
GB/T4789.27-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鲜乳中抗生素残留检验 |
| ||
1.89 |
埃希氏菌O157:H7/NM |
GB/T4789.36-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 |
| ||
1.90 |
大肠杆菌计数 |
GB/T4789.38-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杆菌计数 |
| ||
1.91 |
粪大肠菌群计数 |
GB/T4789.39-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粪大肠杆菌计数 |
| ||
2 |
食品中农药残留量 |
|
| ||
2.1 |
辛硫磷 |
GB/T5009.102-2003 植物性食品中辛硫酸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
| ||
2.2 |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
GB/T5009.20-2003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
只测甲拌磷、甲基对硫磷、水胺硫磷、杀螟硫磷、乐果 | ||
2.3 |
六六六 |
GB/T5009.19-2008 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 |
| ||
2.4 |
滴滴涕 |
GB/T5009.19-2008 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 |
| ||
2.5 |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 |
GB/T5009.145-2003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 |
只测甲拌磷、甲基对硫磷、乐果、敌敌畏、毒死蜱 | ||
2.6 |
植物性食品中氨基甲酸脂类农药残留的测定 |
GB/T5009.104-2003 植物性食品中氨基甲酸脂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
只测克威百、残杀威、灭多威 | ||
2.7 |
拟除虫菊脂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 |
GB/T5009.146-2008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脂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 |
有机氯只测三氯杀螨醇 | ||
一 |
食品 |
2.8 |
杀虫环、杀虫双 |
GB/T5009.113-2003 大米中杀虫环残留量的测定 |
|
GB/T5009.114-2003 大米中杀虫双残留量的测定 |
| ||||
2.9 |
稻瘟灵 |
GB/T5009.155-2003 大米中稻瘟灵残留量的测定 |
| ||
2.10 |
二嗪磷 |
GB/T 5009.107-2003 植物性食品中二嗪磷残留量的测定 |
| ||
3 |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 |
|
| ||
3.1 |
干燥失重 |
GB/T5009.58-2003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3.2 |
灼烧残渣 |
GB/T5009.58-2003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3.3 |
蒸发残渣 |
GB/T5009.60-2003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3.4 |
高锰酸钾消耗量 |
GB/T5009.60-2003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3.5 |
重金属 |
GB/T5009.60-2003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3.6 |
褪色试验 |
GB/T5009.60-2003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3.7 |
正已烷提取物 |
GB/T5009.58-2003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3.8 |
挥发物 |
GB/T5009.59-2003 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3.9 |
甲醛 |
GB/T5009.61-2003 食品包装用三聚氰胺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3.10 |
荧光性物质 |
GB/T5009.78-2003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 ||
4 |
矿泉水、纯净水 |
|
| ||
4.1 |
色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 ||
一
|
食品
|
4.2 |
臭和味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
4.3 |
肉眼可见物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 ||
4.4 |
浑浊度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 ||
4.5 |
pH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 ||
GB/T5750.4-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 |
| ||||
4.6 |
溶解性总固体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 ||
4.7 |
总硬度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 ||
4.8 |
碱度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 ||
4.9 |
酸度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 ||
4.10 |
钙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 ||
4.11 |
镁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 ||
4.12 |
铁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 ||
4.13 |
锰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 ||
4.14 |
铜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 ||
GB/T5750.6-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 |
| ||||
4.15 |
锌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只用第一法、第二法 | ||
4.16 |
铬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 ||
4.17 |
铅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只用第一法、第二法 | ||
GB/T5750.6-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 |
只用第一、二、三、五法 | ||||
4.18 |
镉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只用第一法、第二法 | ||
一
|
食品
|
4.19 |
汞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
4.20 |
砷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 ||
GB/T5750.6-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 |
只用第一、二、四法 | ||||
4.21 |
氟化物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只用第一、二、三法 | ||
4.22 |
碘化物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 ||
4.23 |
亚硝酸盐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 ||
GB/T5750.5-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无机非金属指标 |
| ||||
4.24 |
硝酸盐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只用第一法、第二法 | ||
4.25 |
耗氧量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 ||
4.26 |
氰化物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只用第一法、第二法 | ||
GB/T5750.5-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无机非金属指标 |
| ||||
4.27 |
挥发性酚类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 ||
GB/T5750.4-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 |
| ||||
4.28 |
硫酸盐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只用第一、二、三法 | ||
4.29 |
氨氮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 ||
4.30 |
氯化物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只用第一法 | ||
GB/T5750.5-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无机非金属指标 |
只用第一法、第三法 | ||||
4.31 |
硒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 ||
4.32 |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 ||
4.33 |
碳酸盐、重碳酸盐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 ||
一 |
食品 |
4.34 |
偏硅酸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
4.35 |
氯仿 |
GB/T5750.8-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有机物指标 |
| ||
4.36 |
四氯化碳 |
GB/T5750.8-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有机物指标 |
| ||
4.37 |
菌落总数 |
GB/T5750.8-2006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附录B |
| ||
4.38 |
大肠菌群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 ||
4.39 |
粪链球菌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 ||
4.40 |
铜绿假单胞菌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 ||
4.41 |
产气荚膜梭菌 |
GB/T8538-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
注: 1“检验产品/类别”按领域类别、产品类别、产品,或领域类别、参数类别、参数分类排序。如申请项目既有产品又有参数须分别填表;
②具备检验产品全部参数能力的,按产品名称填写;只具备检验产品部分参数能力的,在“说明”中注明能检或不能检的参数名称;
③申请资质认定的检验能力,依据标准一般为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其他标准或方法应在“说明”中予以注明;
④“限制范围或说明”指对采用的标准、方法、量程、客户等的限制。
⑤多场所的实验室,应按地点分别填写本表。
⑥评审组向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批准机关报送评审材料时,不必附带此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