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从业人员要接受健康检查?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从事公共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每年必须接受预防性健康检查,以筛查是否患有妨害公共卫生的疾病。
2、患有那些疾病不能领取健康证明?
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不能取得健康证明。
3、哪些因素可以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
血液中谷丙转氨酶正常应小于40U/L,如大于40U/L,表明受检人员的肝细胞有损害或有急性活动性炎症等,多种因素可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如病毒性肝炎及其他一些传染病、脂肪肝、胆囊炎、心脏疾患、感染性疾病(如肺炎、伤寒等)、化学损害(饮酒、服用某些药物等)、剧烈运动后、妊娠等。
4、肺结核病人治愈后是否可以领证?
处于肺结核活动期及病程发展阶段的病人有很强的传染性,不宜从事服务性工作,经治疗后,需出具各区县结核病防治所、结核病专科医院、三级医院结核专科门诊的治愈诊断证明,并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单位复查正常者,可以领取健康证明。
5、体检前后需注意事项有哪些?
体检前三日内尽可能做到不饮酒、清淡饮食,停用不必要药物(特别是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尽量不做剧烈运动。体检当日不吃早饭,空腹进行抽血检查,抽血后应立即持续按压抽血处5分钟,有晕血史者应提前告知采血医生。孕妇请勿接受X线检查。须认真完成所有体检项目,否则无法出具体检结果及健康证明。
6、乙肝二对半检测结果有什么意义?
乙肝二对半检测的临床意义包括如下:
(1)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在感染乙肝病毒2个月~6个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2周~8周时,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它的出现表明是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或病原携带者,急性乙肝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表面抗原可持续阳性。
(2)乙肝表面抗体:是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排除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但也有少数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而又发生了乙型肝炎,可能是不同亚型感染或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
(3) 乙肝e抗原: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体内可查出e抗原,它的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4)乙肝e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患者的传染性降低,病毒复制降低或缓解。也有个别人e抗体阳性,病情迁延不愈,多为感染了变异的乙肝病毒所致。
(5) 核心抗体:它的滴度高,表明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传染性,可持续存在数年至数十年。低滴度的核心抗体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
7、乙肝五项(二对半)指标的说明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HBsA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抗-HB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BeA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抗-HB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抗-HB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俗称三大阳说明患者是慢性肝炎,有传染性,处于活动期。
2、急性乙肝感染阶段或是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传染性弱些。
3、乙肝已趋向恢复,属于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弱,长期持续此状态可转变为肝癌。
4、既往感染过乙肝,现仍有免疫力,属于不典型恢复期。
5、既往有乙肝感染,属于急性感染恢复期,少数人仍有传染性。
6、过去有乙肝感染或现在正处于急性感染。
7、以前打过乙肝疫苗或以前感染过乙肝,现有免疫力。
8、急性乙肝恢复期,或以前感染过乙肝。
9、急性感染早期或者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传染性弱。
10 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转阴或者是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11 早期乙肝感染或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12 急性乙肝感染趋向恢复,或者为慢性携带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