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微信       繁体 | 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卫生监测 / 消毒杀虫

科学开展消毒工作

发布时间:2012-07-30 信息来源: 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浏览:6495 次
【字体大小:

    消毒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平时做好经常性的预防性消毒,可以改善环境的卫生条件,防止疾病的发生;在发生疫情时,搞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可促使疫源地健康化,更重要的是可切断传播途径,有效地遏制疫情地扩散与蔓延。为了搞好消毒工作,我们应强调科学消毒。

    一、应明确消毒目的

    消毒的定义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这已明确指明消毒针对的是病原微生物,因此,消毒应在可能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情况下进行,而不是任何时期都要消毒。如:2003年的SARS疫情,消毒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盲目消毒、过度消毒、滥用消毒剂等现象相当严重和普遍。SARS病毒主要是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因此在有SARS病人和疑似病人时,空气、医疗用品、生活用具和排泄物等即为传播媒介,也是消毒对象,应予重点考虑。非流行区的公共场所一般不需要消毒。流行区的公共场所应加强通风,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并需对重点部位及人员活动频繁的室内地面消毒;消毒的重点部位是:电梯间、电梯开关、卫生间及公众经常接触、使用的器具,室外地面以及车厢等交通工具外部无特殊情况不需要消毒。不是任何环境、所有物件都要消毒,应避免盲目消毒。

    二、采取适当的消毒手段

    疫源地消毒与预防性消毒都是为了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消毒手段不仅仅只是依靠消毒剂,应视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滥用消毒剂。无疫情时期,公共场所一般不进行预防性消毒,只需搞好日常卫生,使其符合公共场所卫生要求。有疫情事件,但无明确传染源存在时,对敞开式的公共场所,可以采取自然通风法,尽可能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在室内使用消毒剂应征得专业人士的指导,并注意对地毯、壁画等物品的保护。

    用消毒剂进行空气消毒,应在室内无人时进行,并考虑不影响室内设施和事后人员进入不造成健康问题。如:采用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含氯消毒剂等。

    消毒时也应根据所要杀灭对象微生物的敏感性来选择相应的消毒剂。如:流感病毒为亲脂病毒,对消毒剂的耐受力较弱,大大低于细菌芽孢,不要一味选用高效消毒剂,且消毒要严格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避免过度消毒,避免环境污染、物品损坏和人员损伤等现象发生。大多数消毒药品均有腐蚀性、刺激性和毒性,消毒次数过多,消毒液浓度过大,均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消毒方式,不同消毒产品有不同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因此要根据消毒对象、消毒产品的使用说明,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消毒剂在我国执行的是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管理制度,选购时,首先应检查使用说明书和标签上是否有当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或卫生部的批准文号,并看是否在有效期内,然后按说明书使用说明加以使用。

    一般情况,对地面、墙壁、电梯表面进行消毒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喷雾消毒,消毒剂可选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有效氯)或二氧化氯(500mg/L有效含量)或过氧乙酸(0.2%),喷洒消毒剂溶液量以被消毒品均匀透湿为度。毛毯、被褥及书报等可用过氧乙酸溶液按0.5g/m3用量加热熏蒸消毒2h,或用环氧乙烷消毒柜消毒4~6h。

    手与皮肤消毒可用75%酒精,或0.3%典伏,或0.5%洗必泰溶液擦拭1~3min。

    微生物在血液、排泄物中可存活较长时间,且血浆、尿液等可大量消耗消毒剂浓度,并对病原微生物起保护作用。因此,应认真做好疑似病人和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消毒工作,并适当提高消毒使用浓度。

    对传染性强的病原微生物(如:SARS、02等)污染过的场所应由专业消毒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条件下进行消毒。

    三、采取综合措施

    虽然消毒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致病微生物及其微小,我们无法明视其所在,也无法了解消毒当时成效如何?所以单纯依据消毒不可能一劳永逸,即使采取过度消毒也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在认真做好消毒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消毒要与其他控制措施(如隔离、防护、留验、杀虫等)密切配合,各方相辅相成,只有各方面工作都做好,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