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微信       繁体 | 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卫生监测 / 食品卫生

肥胖率与食用早餐频度关系

发布时间:2016-07-30 信息来源: 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浏览:4210 次
【字体大小:

  近年来,全球儿童肥胖率迅速上升,已经成为人们较为关心的健康问题。虽然遗传因素可以解析肥胖变异的25%~60%,但是近年来肥胖率的上升显示出社会环境因素在肥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能量平衡理论认为,肥胖的发生是能量长期摄入过多或能量消耗过少而引起能量储蓄,导致体脂蓄积的结果。
    根据我国广州、上海等地区对城市儿童少年食用早餐频度与肥胖率关系分析,城市儿童少年中每天食用早餐的比例为83.1%,男生为83.8%,女生为82.3%,。城市儿童少年从不吃早餐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1.2%和1.0%。调查9356名儿童少年中,因为控制体重而有时或从来不吃早餐的有56名,其中肥胖占42.9%,显著高于因为其它原因有时或从来不吃早餐的儿童(42.9%,12.9%,χ2=40.015,p<0.01) 排除因为控制体重而不吃早餐的56名儿童少年外,不同食用早餐频度的各组儿童少年肥胖率的差异绝对值降低,虽然差异仍无显著性,但存在随食用早餐频度的减少,肥胖率逐渐上升的趋势。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在控制性别、年龄、地区、城乡、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每天看电视时间和食用快餐频度等因素的影响后,儿童少年每天食用早餐频度为影响儿童少年肥胖率的显著因素之一,不吃早餐者发生肥胖的危险性是每天吃早餐的1.656倍,其95%可信区间为0.981-2.795,提示不吃早餐为影响儿童少年肥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横断面调查资料还显示,肥胖人群不吃早餐的比例较高。Amosaz在比较正常欧洲女性饮食行为的调查中发现,肥胖女性吃早餐比例低。该现象的出现可能与一些肥胖儿童少年不吃早餐作为控制体重的方法有关。不吃早餐儿童活动比较少,而且在午餐时吃的比较多,常有零食摄入过多,这些都可能导致能量的蓄积而肥胖的发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